工廠化養兔的技術參數很多,主要是通風換氣、轉群操作和空懷母兔的管理
1、通風換氣和環境控制:通風換氣是個寶,任何藥物替不了。兔舍環境控制在家兔能夠保持最佳生產狀態。日??諝赓|量控制指標:二氧化碳濃度要小于1000mg/kg(0.1%),氨氣濃度要小于10mg/kg;濕度控制在55%-75%;各勝利階段的家兔對溫度控制要求不同,母兔16℃-20℃,產箱內仔兔28-30℃,生長兔15-18℃;根據溫度不同,空氣流量每小時1-8m3,籠內空氣流速0.1-0.5m/s。目前養兔場普遍存在重視溫度而忽視空氣質量的問題,通風換氣不足造成的呼吸道疾病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。每次全出后的徹底清理、清洗、消毒減少了兔舍中的病原種類和數量,有利于提高各個階段的成活率。
2、轉群操作和應激管理:工廠化養兔在轉群操作上與傳統養兔模式上有較大的區別。傳統養兔在仔兔斷奶后采取轉移仔兔的方式,這對斷奶仔兔產生了“斷奶應激、轉群應激、分窩應激、群序斗爭應激、新環境應激”等等應激的疊加,使仔兔在轉群后7-10天的時間停止生長或者生長緩慢,有的甚至階段性的出現體重下降(負增長),這是一種潛在的飼料浪費,可以在轉群操作時避免。工廠化養兔在仔兔斷奶后,將懷孕的母兔轉移到已經消毒好的空兔舍,為即將出生的仔兔創造了相對衛生的環境,有助于提高仔兔成活率。斷奶仔兔在剛剛斷奶時留在原地育肥,斷奶兩周后可以分群,兩層籠具的兔舍可就近將同一窩的仔兔分在一起,避免了重新分群的應激和運輸應激,減少了應激的疊加刺激,減少斷奶仔兔傷亡,利于飼料的有效轉化利用。
3、種兔更新和空懷母兔的管理:種兔更新要在每次授精前半個月進行,讓后備種兔充分休息和適應環境非常重要,也就是說在授精前半個月盡量不要移動母兔。種兔更新對于保持母兔群的生產力非常重要,最佳狀態是種群年齡的金字塔結構:0-3胎齡種兔占種群30%;4-9胎齡種兔占種群50%;10胎以上胎齡種兔占種群20%。
種兔淘汰和更新的依據:1、有呼吸道疾病、傳染性皮膚疾病、生殖器官炎癥、乳腺疾病等均淘汰,不明原因過度消瘦的種兔也應該淘汰。2、連續三胎產活仔數少于21只的母兔和連續三胎貢獻斷奶兔少于21只的種兔要淘汰。3、連續兩次授精不孕的母兔需要淘汰。